
民族学
主要课程
人类学、民族学导论、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史、生态人类学、民族学调查方法、中国民族概论、世界民族概论、民族考古学、民族经济学、族群与家族等。
就业方向
民族学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17%,50%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4.98,与其他大学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下。 应届就业率指数:民族学专业毕业生中,60%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39%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6.1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下。 民族学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各级党政机关中的民族、宗教、统战、民政、
学习门槛
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心等。
专业介绍
民族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民族学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民族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民族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民族和族群、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情况;掌握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体质人类学、语言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该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儿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民族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基本的民族学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以及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3.具有-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少数民族、社会文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民族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考研方向
民族学 人类学 法律(非法学)
可从事的职业
高校教师
师兄师姐说
师兄师姐说(一): 被问到过无数次这两个问题:“民族学是学什么的?”“民族学学完了能干什么?”问的人觉得我们好像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疯子”,不知道为何外界对民族学的印象是这样的,其实民族学是最接地气的学科。 民族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民族学等同于人类学,狭义的民族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各个国家所使用的名称以及研究趋向有所差异,大体上美国侧重文化,也多称为文化人类学,而英国侧重结构,多称为社会人类学。 民族学的核心研究对象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文化,但是又不同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因为民族学的特别之处不在于研究对象,而在于其研究方法和看问题的视角。这个专业最核心的研究方法是田野调查,就是与研究对象零距离接触,同吃同住同劳动。 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社会调研吗?和社会学以及一些暑期社会实践有什么区别?我想说的是,民族学的调研很少借助官方力量,很少使用大数据,甚至很少使用问卷,我们自己绘制村落图,自己做访谈,住在当地人家里。不是一群人一哄而上式的走马观花,而是“深蹲”,从生活方式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去还原一个地方的真实状态。视角上最独特的就是“自下而上”,区别于官方的“自上而下”,当你经历多了各种华而不实的“改造运动”,你就会发现“自下而上”的底层视角是多么的珍贵。 大学生活很有趣,当时我们班51个人,只有包括我在内的8个汉族。还记得上的第一节专业课是“中国民族志”,就是分民族一个一个介绍,不同于旅行手册,我们会深入学习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等。在民族学班上课,第一节课,老师首先间的问题不是“你叫什么名字?”,而是“你是哪个民族?”班上的同学文化差异性很明显,而且确实很多都是能歌善舞,至少我们的毕业答辩都是在各种“祝酒歌”“花儿”中度过的,而且我们的毕业照,很多同学都是穿着自己家做的民族服饰,确实很美啊。 那四年,除了和其他专业一样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外,民族学专业的学生有时会混迹在某个火把节篝火晚会上,有时会约好去学竹竿舞,有时跑到某个唱诗班听歌…还有民族学班例行的每学期一次的田野考察,全班一起外出田野,大家一起帮农户采茶,参加当地人的婚丧嫁娶仪式,一起抓鱼,喝摔碗酒,晚上一起为了某个村里是安喇叭好还是不安喇叭好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写调研笔记。回来之后想着我什么时候可以再去这些地方,再看到这些人;当地的蜂蜜、板栗没处销售,我们怎么帮他们一把;当地的学校很破很缺老师啊,我们去联系NGO,我们去支教可不可以呢?就是这样,民族学可以为学生铺陈的其实是一条不断接触真实、不断反思现实且不断行动的道路。 学习民族学的四年中,我的三观不断被刷新,从“咦,原来还有人这样生活?原来还有除56个民族以外的其他族群?”到“原来这个世界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原来某些标签背后有着各种各样文化的隐情,原来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的可能性,原来这个世界这么美”。民族学教会了我以平常心去看待曾经所以为的“异象”,明白了最好的与人相处的方式是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仅是礼貌,更是从心底里认可对方和自己一样是独立平等的个体。 因为学习民族学,我不再喜欢扎人堆旅行,而是喜欢走街串巷,去一些烟 火气浓厚、道地的市集,总觉得自己亲眼所见才是真实,一切的包装宣传似乎都不能逃过自己的“火眼金睛”。是的,我觉得学过民族学、人类学的人真的有“火眼金睛”,这不是技能,而是因为长期的民族学专业思维习惯所养成的“用心”,用心去听每一个人的声音,用心去观察每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不盲从,很真实。 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民族学、人类学的整个就业情况不太乐观。大学毕业后,有部分人和我一样读了研究生,有一部分人考了公务员,也有很多同学进NGO做公益,还有人进咨询公司,或者出版社、教育培训机构等。总体来说,你需要在大学的时候自己多体验,早日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安排自己的职业规划,因为民族学给不了你硬性的职业技能,但它的包容性会刺激你不断去尝试、去探索,去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天地。不过也有同学因为专业的弹性,一直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民族学是一门让你无限接近远方又无限失望的学科,因为它会给你很多走出固有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机会,同时它会像剥洋葱般将最赤裸的真实一步一步展现在你眼前,而又不提供任何出口。因此,有的人因为看不到希望而放弃了有的人因为在绝望中看到了星星点点的希望还在继续坚持着。它是一门很容易深入骨髓的学科,你可能无法找到什么就业的不二法门,但当你接触过它后,它可能会慢慢改变你的人生轨迹,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