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学
主要课程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理论、史学理论、古代汉语、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断代考古、考古科技、文物保护、考古测绘与摄影、书画鉴定保护、古代铜镜与钱币等
就业方向
可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考古、文物、博物馆、海关、旅游文化、艺术品市场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学习门槛
较好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学科基础。
专业介绍
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和调查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和文献来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学科。 一提到考古,也许你会立刻联想到拿着铲子、铁锹挖土找文物的场景,其实考古学的工作可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例如文物鉴赏也是考古学专业的一部分。本学科的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包括过去文化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围、具体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及各种特殊考古学(包括美术考古学、宗教考古学、古钱考古学、古文字学和铭刻学、航空考古学、水底考古学)等分支。因而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科学,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关系,必须得到这些学科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考古学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考古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考古学的多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和世界考古学发展概况,熟悉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博物馆学、文物学理论、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古代汉语、史料学、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古人类学等方面受到基本训练。 该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 2.能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整理及编写考古报告; 3.掌握博物馆管理技能;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5.了解国内外考古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6.具有从事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考研方向
考古学 文物与博物馆 中国史 科学技术史
可从事的职业
考古学家 高中教师 初中教师 小学教师 文案 秘书 文员 公务员 行政 销售经理 图书编辑 行政人事专员 文案策划
师兄师姐说
师兄师姐说(一): 说到考古,无数人脑海里一定会闪过印第安纳·琼斯、胡八一、无邪这些酷炫的人物形象,联想到盗墓摸金、奇幻冒险、力挽狂澜的情节。现实真的如此吗?也许你该醒醒了。 每一个刚刚踏入考古学系的新生都迫切想知道:考古学到底是干吗的?打个通俗的比方,考古学家做的,是给逝去的历史出具“死亡证明书”,重建已经消失的生活。 在科学的考古学传入之前,我国近古时代也产生了通过实物来研究古代的学间,这就是中国的古器物学一金石学。这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学的始祖。对一个考古人来说,遗址里的东西值多少钱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传递出的信息。辨别真伪、判定年代,只是考古专业学习中的一小部分。 第一次迎新会上,学院教授就提到,考古学不仅是理论研究,也具有极强的实践精神。考古人通过一整套提取、分析技术,按照一套理论体系,来试图勾勒一整幅当地、当时社会生活的图景。比如,这些人达到了一个怎样的生产力水平,形成了怎样的组织结构,具有怎样的饮食习惯等。如果你喜欢做一名侦探,又畏惧过于血的犯罪场面,那么考古学可以满是你梳理线索、复原“案发”现场的所有好奇心。 2011年,考古学科由原来的二级学科升级为历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不难想到,考古学与历史研究是密不可分的,民国学术大家王国维先生所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便是这两个学科亲密无间的最好佐证。因此报考考古学,真的需要你也热爱他的同胞“弟弟”一历史。那被拒之于文科门槛之外的理科生还有机会吗?答案是肯定的。考古学原本就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现在则越来越多地具有了实验性。碳十四测年、红外质谱、粒子加速器取样、化学成分分析,一系列令文科生头痛的自然科学研究急需理科大神们踊跃加入。所以考古学专业是文理通吃的,考生们可以放开手脚报名。 请记住一点,我们不盗墓,我们只是人类历史遗存的搬运工。正所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在本科学习阶段,考古学生会学到复原古代社会、重建古史的一系列方法,虽然不是开山、分穴的风水秘术,但都是去探索古代文明,特别是史前文明的利器。考古学最根本的方法,包括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等,第二部分是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整合研究法,第三是考古学与民族学、人类学等“他文化历史学”的整合研究法。 除了这些理论的学习,考古学最吸引人也最为艰苦的就是,学生都要参加田野调查和发掘工作。远离尘嚣,牧野鹰扬,甚至放歌于田野间,这感觉自是极好的;然而几星期不洗澡,长时闻的寂寞孤独(有时田野工作会持续大半年)也是对各位意志的考验所以也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过如果你是有心人,也可以利用田野发掘的时间和同窗们把伟大的革命友谊升华一下! 考古学的对口单位,主要是博物馆和考古研充所,而这些单位大部分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随着事业单位编制收紧,一些文博单位招收应届毕业生数量也随之缩减,学生只能边干边等“编制”,往往待遇也不是很理想,需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抱着摸金倒斗梦的探险家,这里不太适合你;如果你是一个急需成家立业的男儿,还请三思;如果你是有闲阶级,又极度富有献身精神,考古学专业欢迎你。 师兄师姐说(二): 全世界基本都通行的原则是,学习考古学必须有六个月以上的田野经历,所以学习考古学还必须有至少一个学期的时间在野外进行发掘。偏远山区,很刺激哟。下墓葬,挖城址,千百年来第一次触摸到古人遗留的文物。 考古不是盗墓,考古不是挖宝,考古不是挖坟,考古不收藏,考古不鉴定。 就业方向包括博物馆、考古所、文物局等,甚至我看到有个保险公司招业务员要求是考古专业,人家说考古的脚力好,吃苦耐劳… 师兄师姐说(三): 第一节专业课的第一个提问是:你们为什么会选择考古?答案五花八门,有被调剂的,有喜欢文物的,有热爱探险的,有看了考古纪录片觉得实在太有趣的。 我选择这一专业的理由有两条。首先,我喜欢历史。其次,当时我误认为考古学就业前景独好。毕业之后回头看,第一点理由不再成立,考古学可能与历史学有千丝万缕联系,但它们仍然是两个相当不同的学科。至于就业,我自己的求职路和考古全然无关,同学里面分四种情况: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在小城市的博物馆/私人博物馆工作(请不要对这条路寄予多少希望,未来一定越发需要拼关系);继续深造,以期有机会进入一线城市的博物馆或者真正从事考古工作;跨专业考研,换一个学科学习。 在选择这个专业时,抛除就业相关问题,还可能会面临其他几方面的疑虑与阻碍。 首先是对坟墓的疑虑。很多人对考古学的第一印象都是“呀!挖坟的专业!好神秘/刺激/恐怖/不道德哟!”无论你怎样陈述考古学的意义价值,父母祖辈依然有可能觉得,掘别人坟墓,动别人遗骨,打扰亡人清净,简直伤天害理。又或者,他们会担心孩子在古坟中经常接触邪湿气息会对身体不好—更不用说还可能存在神秘咒语、古老病毒和厉害机关!我还遇到过一些学生,他们对文物、考古本身有兴趣,同时又因为自己胆小,对墓地有恐惧心理而选择了其他专业。 实际上,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在过往历史中留下的遗迹,墓地只是遗迹的一小部分而已。同样是考古专业,根据大学所在地区不同,也各有其研究特色。专业学习固然不可能完全规避掉坟墓部分,但如果家人因为“挖坟”表示反对,可以用一点技巧向他们阐述这件事。 对于想学考古,自身又畏惧墓地的人,一个建议是,忘掉那些恐惧。只要情绪没到病症级别,学习就足以让你脱敏。进入这个专业之前的想象并不等同于现实。现实长什么样?很可能是“好期待一有点累一好无聊一天啦我想离开这个鬼地方一有成就感一这一生就献给考古学了一好无聊……”的循环。 不止一个人间过:女生适合考古么?首先要说,如果女生因为性别在一个行业中不前,最终这个行业就真的会抛弃她们。在这个世界,这个年代性别不应该阻碍热情。 如果细分,“女生是否适合考古”其实是很多小问题的组合:女生在身体上有天然弱势,田野时干不来体力活儿怎么办?长期在外晒黑了怎么办?万一工作需要东跑西跑能找到男朋友么?其实,只要你的身体素质正常,在体力活方面并不会遇到太大问题。问题在于,你是不是一个“娇气”的人,是不是一个怕辛苦的人,是不是一个压根儿就不喜欢“出去”的人。如果是,能改变多少?同等强度的运动,放在野外和放在教室是两个概念。紫外线、蚊虫叮咬算小问题,还可能需要应付你绝对不想与之相处的人,更甚者一个月捞不到一次洗澡机会。关于男朋友,我可以说两句话:其一,我见过考古女生找到了她的灵魂伴侣,婚姻美满;其二,你真的笃定,不学考古就能有时间恋爱么? 在考古学专业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是最大的阻碍之一。考古发掘也好 文物鉴定及保护也好,听着很有技术含量,但只要碰不到实物,这些就都是个 笑话。更悲剧的是,进入大学前,你可能既没钱搞文物拍卖,也没时间到处逛;进入大学后,你的本科阶段可能没有太多田野实践,而你又无法凭着“考古专业本科在读生”身份自己到某个考古队那里申请实习。最后,这种阻碍近乎无解。等到毕业,书本上的东西还给老师,实践积累基本是零,会有一种“都白学了”的绝望。 无解之解,是尽一切可能给自己增加机会。报考时比较一下学校这方面的情况,入学后,先把理论学习弄扎实,然后把课余时间耗在“出去看看”“博物馆观摩/志愿讲解”上吧。如果真正希望从事考古专业,本科学习远远不够,但本科期间努力积累的一切,是未来发展的根本。 即使目前看来这门学科和我的缘分只存续于大学期间,它依然在很多方面 影响了我。 考古靠事实说话,描述器物、推断年代,考校的是细心及耐心,本科训练下来,我在毕业时整个人明显要比入学时更加严谨了。 此外,考古学可以让人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从猿猴演化、原始人头骨、石器古陶之类开始学起,关注点小则可以小到某地某年某个器物上的某个纹样,大则可以大到整个人类的迁徙与文明交流。这种感觉,就像看着一个婴儿从蹒跚学步到长大成人,美好至极。 考古学会逼着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上,去了解不同的学科。我拿起人类学相关书籍是因为在“原始人”阶段倍感头大;阅读原始信仰及巫术研究是因为接触了葬式葬器;阅读营销、设计、新媒体传播、社会调查类资料,则是由于课程表中有一门博物馆学。 考古学还能让学生接触到古代日常生活。地宫灿烂辉煌,金字塔神秘莫测,那一个普通人、一群百姓又如何安排生前身后事呢?在这门专业里,隐藏着过往历史中真正的生活。 考古专业赠予我很多财富,与此同时,也带给我许多痛苦。考古专业最先接触到的内容是:“猿猴演化……原始人特征……各早期文明石器……各早期文明陶器…”,把这些学完,需要大量输入的内容又类似于:“年X月X日,××在x地发掘出x物,高X×,长××,上有×x纹用×x工艺。”“×宫城墙高xX,长x×,有×道门,×门外有×河”学习背诵比想象中的枯燥N倍不止。 光是枯燥也不成问题,无论哪个专业,深入时都必然会有枯燥之处。但我同时发现自己天性可能并不适合这门学科。我对“人”与“人类活动”的兴趣远远超出“物”与“人类遗迹”。此外我对“图像”不敏感,平时不大能注意到别人的面部服装特征,喜欢阅读文字胜过浏览画册,在学习时就遇到了相关困难,例如难以回想某个图像是什么样子,难以快速把图像和名称/朝代/事件挂钩,两个相似器型摆在一起,也很难捕捉到它们的特征及差别。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类似情况,那么考古学专业其实可以提供一些训练弥补这些弱点,但学习体验很可能会非常糟糕。 考古是个很美丽的学科,只是在做选择时,或者至少在学习进行到一个阶段时,要认真考虑是否真正了解它,对它抱有怎样的感情。其实无论选什么专业都是如此,把生命泡在自己无感的事物中,感觉太过痛苦,没人能长期忍受这个。读喜欢的专业未必意味着好未来,但为了“未来”强行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最后也许连这个“未来”也会失去。 如果了解之后,依然抱有高度热情,那么,欢迎来到考古学的世界。